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知名外语高校,拟停招7个外语专业

近日,北京语言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告,2025年拟停招俄语笔译、日语笔译、日语口译、德语笔译、朝鲜语笔译、朝鲜语口译、西班牙语笔译等7个翻译专业。


虽然公告说明,学生仍可报考同语种语言文学专业。但是结合之前引起热议的“AI会让外语消失吗”话题,还是让人不禁感慨外语类专业的“寒潮将至”。


招生“寒流”

根据美国《大西洋月刊》报道,随着自动翻译变得更加准确,一些人开始怀疑学习外语是不是浪费精力。美国现代语言协会(MLA)的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美国各大学除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课程的总入学人数下降了29.3%。

今年5月,央视财经频道也报道了韩国大学呈现语言专业取消或与其他专业合并的趋势。数据显示,韩国全国四年制大学的语言专业的数量五年间减少了20%,语言专业的入学人数减少了18%。韩国外国语大学从去年开始中断了地方校区英语、日语等13个专业的新生招生,釜山大学从今年起停招德语教育和法语教育2个专业。


我国高校的外语类专业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意”。不久前2024年北京高招本科提前批录取分数线出炉。有媒体记者梳理发现,多所高校小语种提前批分数线和录取位次较往年下滑。但其实小语种专业录取“遇冷”在去年就已有所体现。

从就业数据看,用人单位对外语类专业人才需求变化也比较明显。

根据历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数据,近十年,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应届本科生的初始薪资虽然稳步上涨,从2014届的3659元增至2023届的5695元,但近几年与全国本科生平均薪资的差距却在拉大。


而媒体口中“首批因AI失业”的翻译岗位,吸纳大学毕业生的能力则的确在下降。麦可思数据显示,应届本科生从事翻译类职业的比例由2014届的1.1%一路降至2020届的0.2%。近三届虽略有回升,2023届为0.4%,但近十年就业占比降幅也达到175%。

或因为对口岗位较少,有较多英语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了销售、文员等专业门槛较低的职业。

为提升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结构规模供给能力,今年3月以来,上海市教委连发重磅文件,严控招生规模偏大、社会需求下降的专业招生规模艺术、管理、法学等学科门类以及部分外语类本科专业在列



文科“破圈”

在人工智能浪潮冲击下,受到影响的不只有外语专业。一批文科专业也站在了改造升级的十字路口。

在大力推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部分高校的外语类专业作为“破圈先锋”,积极探索跨专业、跨学科的语言专业发展途径,备受关注。

早在2021年,教育部下发《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部分特殊类型招生基本要求》中,就提出外语类专业保送生向“一带一路”建设发展所需小语种专业倾斜,并鼓励高校培养“小语种+”复合型人才



近年来已有不少高校采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增强语言类相关专业的吸引力与竞争力。

“小语种+”双学位


2024年招生季,复旦大学在本科招生中推出了“英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翻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俄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德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着力推进“新文科”与“新工科”的融合创新。

上海外国语大学今年本科招生推出英语、翻译、德语、日语的三大多元方向,其中包含的英语(国际政治双学位)、翻译(工商管理双学位)、德语(工商管理双学位)等多个双学位项目,是2020年获批的上海市首批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强强结合,联合培养

两校联合培养,充分发挥合作院校各自的学科专业优势,也能产生1+1>2的效果。

北京语言大学去年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开设阿拉伯语(涉外石油人才实验班)联合学士学位项目,培养精通阿拉伯语和石油工程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今年,学校进一步探索文科与理工农医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联合开设的“西班牙语+采矿工程”“德语+木材科学与工程”“法语+化学工程与工艺”“俄语+资源勘查工程”等4个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申报也成功获批。

●打造跨学科新专业

为培养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一些学校还新建跨学科专业。比如上海科技大学开设外国语言与外国历史专业,旨在培养包括国际组织后备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区域国别研究人才等“科技+人文”复合型全球治理人才。

这个全新开设的“文科专业”,跨学科和文理交叉是最大亮点。学生必须有扎实的理工科基础,在入学后,物理、计算机、数学都被列为必修课。同时专业还开设有历史学、人类学、哲学、文学等相关课程,学生还可以选修医学伦理学、数字人文类课程,了解AI前沿知识,从课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上最大程度帮助学生打开视野。

●设计交叉融合课程

前文介绍过,复旦大学为培养兼具外语与计算机跨学科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顶尖人才,其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和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共同建设4个双学士学位项目。

为保证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合理性,两个学院还在整合现有优质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联合设计开设了“面向语言信息处理的语言逻辑理论”“自然语言处理与二语习得”“数字人文导论”“人工智能翻译伦理”“人工智能与俄汉互译”“德语语言研究中的编程方法”等系列交叉融合课程。


全面改革

为应对人工智能的迅猛发展对文科教育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还有一些高校开启了涉及全校层面的改革计划。

中国传媒大学从2024年正式启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推动学校全面开启人工智能时代传媒教育发展新纪元。

自计划启动以来,学校优化升级一流本科专业设置,新增数字媒体技术(智能交互与游戏技术方向)、传播学(智能与计算传播方向)、行政管理(媒介与数字公共治理方向)三个本科专业方向;对全校将近50%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了专业课程体系,加大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强化人工智能环境下的新思维新逻辑培训。以上这些改革都为面向人工智能的人才培养转型奠定了基础。

近日,中国传媒大学召开了面向人工智能的本科专业重构与升级研讨会,进一步深入研讨人工智能背景下,专业重构与升级该如何开展。

副校长杨懿在会上要求,各学院要将人工智能行动计划全面注入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系统梳理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地图、课程教学内容,厘清专业、学科、行业、产业学科之间的逻辑,以能力导向全面升级课程地图和人才培养方案。

此外,各学院还要进一步探索人工智能时代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这其中既包括培养标准和毕业标准,也包括探索日常学习、实践实验等的评价,以及行业对人才的评价等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为应对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带来的挑战,推进学校人才培养和课程体系转型升级,成立了“人工智能+”教学改革工作专班,并由校长李岩松亲自担任专班组长。

在上个月初召开的工作专班第一次全体会议上,李岩松指出,学校前期在文理交叉、文工交叉等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积累,未来还要进一步开发具有上外特色的“人工智能+”系列课程,持续探索外语类高校“人工智能+”教学改革经验。通过进一步完善“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人工智能类课程供给,助力本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人工智能与文科融合会擦出怎样的火花?这些高校都在积极尝试,努力在实践中寻找答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国新冠. 人工智能重塑外语教育[EB/OL]. [2024-04-09]. 中国青年报.

[2]吴金娇. 文科专业加速“破圈”带来哪些启示[EB/OL]. [2024-05-24 ]. 文汇网.

[3]. 北京多所高校小语种专业录取“遇冷”,警校成报考热门[EB/OL]. [2024-07-19]. 北京日报客户端.

[4]教育部、上海市教委、复旦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网站。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北京公益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到:
拓展阅读
  • 基于对全国 88 家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的调查,发现科研机构研究生教育具有贴近行业产业需要、以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教育、注重产教与科教融合的特征与优势,但是也存在培养规模与需求不匹配、制度缺乏顶层设计、外部治理不够健全、内部治理制度不够规范等[全文]
    2024-12-23 04:14
  • 漫画大师蔡志忠曾提出一个教育观点:把孩子当成狼养。在女儿还年幼时,他就常带女儿去动物园观察狼,讲述狼的传说和故事。女儿不解,狼不就是大一点的狗吗?蔡志忠却告诉她,狼与狗虽形似,但本质迥异,狼独立、自由,能在残酷竞争中傲然生存。所以当读幼儿园[全文]
    2024-12-19 04:20
  • 作为家长,肯定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天底下最聪明的、最漂亮的,并且引以为傲。但是作为老师,见识了太多的学生,反而感觉孩子们的智商普遍不如以前了。近日一位老师发文:感觉现在的小孩是越来越笨了!他说:是我有错觉吗?我怎么觉得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特别[全文]
    2024-11-20 03:53
  •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2022年注册护士总量大约为520万左右,每千人注册护士仅3.7人,全国医护比仅1:1.18,而国际通行的医护比要求在1:2左右,部分国家的医护比达到了1:4甚至1:6的水平,可见我国护理专业人才供需之间的缺口仍然存在。在[全文]
    2024-11-19 03:53
  • 近日南外进行了高一年级家长会家长会上,年级主任的 ppt 疯传为什么会被疯传,主要是内容过于真实南京的升学,尤其是高考,竞争真的很激烈真的很现实南京市排名与高考录取大学的关系50名-----清北200名-----顶级985500名-----[全文]
    2024-11-19 03:53
  • ///为数万学子提供青少年美育、中考、高考、美术考研咨询///统考在即,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开始关注明年在志愿填报时能够报考哪些院校。而对于第一次参加高考的考生来说,全国高校众多,如何快速分辨出招收艺术生的院校呢?今天就来对各层次及分类的院校做[全文]
    2024-11-13 03:49
阿里云服务器
腾讯云秒杀
Copyright 2003-2025 by 北京公益网 bj.zh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